《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沙湖:今湖北黄岗黄州区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也叫螺师店。三月七日外出去沙湖途中遇雨,带雨具的仆人先走了,同行的人奔忙避雨略显狼狈,但是苏轼却气定神闲。不感觉下雨是种困扰,他还把这个先雨后晴过程中的所见所思写下了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流传至今,其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成为经典名句。
词面意思为:不用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离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前段着眼于雨中,后段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苏东坡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作于苏轼在“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的第三年。虽然挂名为团练副使,但实际上并无实权,且处于朝廷监管之中,不能随意离开。作为常人也许受此打击早已崩溃,但大师就是大师,在逆境中表现出来异于常人的洒脱,这是活得通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格局打开了。
途中遇雨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可以自喻人生,词中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让人感慨万分的同时也深有此感。少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少年懵懵懂懂,不管不顾,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气和朝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青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起步阶段,无所畏惧,对权贵天生的排斥,一心想完成心中的抱负,潇洒一生。中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人到中年才发现,不是所有的理想抱负都是可以实现的,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回看还是有朋友相迎,余晖还是一样的温暖,世界还是友善的,要努力抬头看向前,不能仅在意生活的不如意。晚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看自己的一生,有成就也有遗憾。成功,坎坷,萧瑟,所得。晚年想到这些,感慨万分,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无悲无喜,无怨无悔,管他风雨还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