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税务局启动了一项新的税收政策——严查“私户避税”、对公转私等情形。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家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文,决定加强对公转私业务的监管力度。这一决定引起社会热议,对于民众生活和企业经营都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那么,什么是对公转私,公转私存在什么风险,公转私如何合规呢?
一、什么是对公转私
对公转私,是指企业或机构将资金从对公账户转移到私人账户。这种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是被允许的,但需要进行审批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会面临罚款处罚等后果。公转私是有额度限制的,且在进行公转私时也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政策,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款项划转应按资金收入或者支出单边累计计算并进行报告。因此,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一般来说公转私每日的限额是20万,超过20万的就会被监管。
二、公对私存在什么风险
1、挪用公款
公司账户的资金往来一般是有据可查的,而若是转到老板的私人账户,就难以区分款项是公用还是私用。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的资金必须要受到监管,不可挪做私用,一旦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的会被定罪入刑。
2、偷税漏税
财务做账是要有原始凭证的,而很多通过个人账户转出去的款项账面不透明,没有依法纳税凭证,很有可能不会提供增值税发票,这就有偷税漏税的嫌疑。一旦被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补税惩罚。
3、洗钱嫌疑
一旦个人账户大额收款累积次数过多,就会被银行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排查是否存在洗钱的嫌疑。列入重点监控的不仅仅是金额款项大,是一年内收款次数累计次数多的对象。
三、公转私合规方式
1.符合法律规定
对公转私操作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企业要注意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银行规定,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支持和服务。在企业发放员工工资、员工差旅费报销、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向自然人采购、归还个人借款、支付个人赔偿金、股东利润分配、个人独资企业利润分配时,是属于合规的公转私方式。
2.规范审批流程
对公转私操作需要经过银行的严格审批,企业需要提前规划和准备好相关的申请材料和审批流程,以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完善财务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在整个流程中记录下每笔财务交易记录。通过详细、完整和准确的财务管理,按照正规程序支付税款,避免产生“黑账”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