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侍寝执衣巾是什么意思(各朝代服饰汉服演变初解)

时间:2024-10-07 08:00:46 浏览: 100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是最早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的文献。

上曰衣,下曰裳,此为衣裳二字的由来。



衣裳制是汉服的一种形制,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主要的载体。



从黄帝即位到公元 17 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的服饰,而又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我们通称为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承载了汉族自有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传承了 30 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yáo shùn]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 神道设教 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汉服不仅在华夏法系中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还影响到当时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现如今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民族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西周商周时期,汉服以上衣下裳为主流衣长过膝、小袖,衣领、袖、及衣缘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用绦系束。衣裳的款式不变,但逐渐变宽,且袖日趋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1。秦时,多以袍服为贵,上层人士穿大袖收口。百姓身穿窄袖交领袍。

㊟1祛袂:宋、明时代的衣服,包括明朝的公服礼服等,袖子仍然有弧度,且有收口,但是弧度明显没有汉朝时那么大了,这叫“祛袂”,现在看到的韩服中的袖子,都是小小的收口,其实就是仿明朝“祛袂”的。


秦汉时期,民间常服是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并存,深衣已逐渐代替上衣下裳成为主流。此时裳较之前朝更加宽大。据记载,深衣有四种不同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基本都是大襟交领右衽的。深衣的形制不同于过去各自独立的上衣下裳,而是将上衣下裳相联接,却又保持一分为二的界线。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提到:“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主要有曲裾和直裾两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代表有大袖宽衫、杂裾服。


魏晋时期——服饰(女)多承汉制,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特点:裙长至足,腰系长带,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唐代——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品色衣,中国封建时代官史所穿的公服.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



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开始,扣子大量运用,材质有金属、玉石等。

里衣、直裰、直身、道袍、圆领袍、曳撒(yìsǎn)、贴里飞鱼服




有扣的对襟长衫,是明代妇女的常服。汉服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带结。但是,扣了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普及。代表有直身、比甲、明竖领、明代曳撒、明代披风、百褶裙、明代褙子




汉服贯穿华夏文明

诗词歌赋壁画墨宝都有着它不可磨灭的身影

最后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诗词中汉服的魅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秦风·无衣》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先秦 · 屈原《离骚》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 先秦 · 佚名《葛覃》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 先秦 · 佚名《有狐》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 先秦 · 佚名《终南》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 魏晋 · 曹植《美女篇》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 魏晋 · 繁钦《定情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 汉 · 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汉 · 佚名《古艳歌》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 汉 · 蔡文姬《悲愤诗》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宋 ·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宋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 宋 · 刘克庄《落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蔷薇清露染衣裳,绰约仙姿淡淡妆 —— 宋 · 蔡戡《和胡端约岩桂六首其一》

散步山前春草香。花枝惊堕绣衣裳 —— 宋 · 张淑芳《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 唐 · 葛鸦儿《怀良人》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唐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 —— 唐 · 白居易《石榴树(一作石楠树)》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唐 · 刘禹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