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望齐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总面积约为2212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为889平方公里。
黄骅市拥有完善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有多个火车站,如黄骅站、黄骅南站和黄骅港站等,以及一个通用机场。黄骅港是该市的重要港口,能够连接世界各地的港口城市。
黄骅市据考古,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居住。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黄骅地区设立了柳县,这是秦朝推行郡县制时首批设立的县之一。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这里设立了章武县,后来又改为章武国。
东汉时期,柳县被废除,其地分别并入章武县和高城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鲁城县,后更名为乾符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城县更名为盐山县。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乾符县并入清池县,明朝初期,清池县并入沧州。1945年9月,为纪念黄骅烈士,将原新海县更名黄骅县。
黄骅市现有历史保护单位:聚馆古贡枣园、海丰镇遗址、郛堤城遗址、旧城古遗址、赵博生故居、大赵村惨案遗址、毕孟前排刘氏古墓群;以及寺东村遗址、鲍家庄遗址、刘郭庄遗址、姜庄遗址、大河南遗址、大郭庄遗址等34处县级历史遗址。
聚馆古贡枣园,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骅市齐家务乡娘娘河畔的聚馆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冬枣园。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园内现存的1067株古冬枣树,树龄均超过100年,其中最老的树龄达到600年以上。
聚馆古贡枣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自明代朱孝宗1490年将聚馆冬枣钦定为贡品以来,这里的冬枣便一直作为贡品供应至清朝末年,因此得名“聚馆古贡枣园”。2006年3月,古贡枣园所在地东聚馆村被评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9月,东聚馆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海丰镇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超过228万平方米。据考古研究认为,海丰镇是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始点,是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
郛堤城遗址,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仅有的五处聚落类遗存点之一。依据遗址所建造的郛堤城遗址公园,占地面积为1735亩,包括文化展示长廊、绿化游园、水系连通、城墙修复、游览木栈道等景观。
黄骅市还有南大港湿地景区、中捷世博园、黄骅古贝壳堤等旅游景点。
南大港湿地景区,占地面积达7500公顷,是世界珍稀候鸟迁徙种类最多的滨海湿地之一,包括丹顶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6种,大天鹅、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种。被誉为“心灵港湾、富氧之乡、康养福地、观鸟天堂”。
中捷世博欢乐园,占地约600亩,园区主要分为三馆一廊、布拉格广场、中华风情园、欢乐岛、度假酒店和特色商业街等,被视为辐射环渤海地区的世博体验窗口和面向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平台。
黄骅古贝壳堤,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总面积117公顷,由6条贝壳堤组成,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海岸位置。黄骅古贝壳堤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由于黄河在附近入海,海水混浊,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前伸,从而形成了这些贝壳堤。
黄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麒麟舞(国家级)、渔鼓、黄骅面花、渤海渔村剪纸、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桃园同乐会吹歌、周氏秘踪拳、太师鞭、贾氏青萍剑、白猿通臂拳、高氏迷踪拳等。